新聞中心
News Center“流光溢彩,燈火通明”上海外灘因為其繁華而又美輪美奐的夜景被眾多游客津津樂道、念念不忘,當時,倘若你在3月30號那晚去外灘,你看不到閃爍的燈帶,體會不到明珠塔上彩燈的此起彼伏,因為那一天,上海參與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
事實上,“地球一小時”活動早在2007年就開始舉行了,其目的主要是通過熄燈這一個簡單的行為,改變人民對于碳排放的認識,呼吁大家節約資源。當然,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地球一小時”的意義僅在于環保意識的推廣上,對于實際的減少碳排放其實意義并不大,甚至一定程度上還會起到反效果,并且會引起瞬時用電負荷驟降,終勞民傷財。那么,作為一個儀器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從科學儀器的角度助力低碳環保。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了解到低碳這個詞前,應該都聽過另外一個詞——溫室效應。事實上,低碳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就是意指較低或者更低的溫室氣體排放,換言之,低碳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
相對的,既然低碳的方式能緩解溫室效應,那么解決溫室效應自然也離不開對溫室氣體的控制,而這里所要用的方法,便是對溫室氣體的檢測監管。目前,常見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氧化亞氮(N?O)、甲烷(CH?)……而這些氣體其實是日常生活中、工業生產上,難以避免的產物。想要針對這些溫室氣體,直接的辦法就是監管其源頭,即工業廢氣排放監測、汽車尾氣排放監測、農村廢氣排放監測。
隨著環境檢測儀器的飛速發展,業內已經出現了不少完善的廢氣在線檢測系統,通過在主要的工業生產去建立起這個系統,便可以較為直接的在廢氣排放階段就實時監控溫室氣體排放狀況。此外,便攜式汽車尾氣檢測儀的出現,以及城市主干道上空氣多參數監測裝置的建設也基本可以完成道路溫室氣體排放的監測工作。
不僅如此,近年來傳感器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了儀器巨大的可能性,在世界各地科學家的不斷努力下,各國陸續開始建立、完善相關的碳排放檢測研究實驗平臺,借助溫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模塊化的檢測組件,配合相關的激光分析、快速采樣技術,越來越多適應不同場合的碳排放檢測裝置被研發出來,為碳排放監測提供了更完善、更多樣的設備支持。
除了碳排放監測,如何有效的避免溫室氣體的產生同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無論是煙氣脫硝還是石油純化,其目的,都是減少不必要的溫室氣體的產生。
文章后,小編還是要提一下“地球一小時”的話題,大氣污染終究是一個全民性的問題,而一個活動,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一定程度上就已經達到了它的目的。但是,我們應該學會用更好的方式去實施環保的行為,就像許多時候熄燈點蠟燭,產生的碳排放其實更高。環境保護從來不是形式主義,但小編也相信,在居民意識提升的背景下,明天會更好。